網站小編 張貼文章
1月 3, 2018
19 閱讀
(2018-1-3 東網)
(原文網址:http://hk.on.cc/hk/bkn/cnt/finance/20180103/bkn-20180103175051467-0103_00842_001.html)
80後香港仔盧炳棠(Tommie)不甘於平凡,從漁村出身到取得大學全級第一名畢業,從捨棄投行工作和博士學位到出走創業,再到拒絕1.5億 元的公司提購,他深信其創辦的人工智能教育平台Preface AI可為教與學帶來更大影響。
教育科技公司Preface及其品牌Preface AI,把科技和設計結合學習,建立線上線下學習平台,並會依據每名學生的學習進度,重新設計補習筆記、補充練習等個人 化教材。現時公司累計融資1,500萬元,當中900萬元因早前參加由硬蛋主辦的EMI創業投資配對計劃而獲投資者青 睞取得。
Tommie指:「我們過去不積極做融資,因在有投資者之前,我們已經是收支平衡的公司,不傾向把股份賣出去。另外,即使 早年有人想以1.5億元提購公司,交易完成後自己有超過3,000萬元落袋,也被我拒絕了,因我們深信公司的價值不止 於此。」
公司2011年創辦並發展至今,一年營業額增至近千萬元,7成收入來自線下教學中心,其他來自網上教學資源等,另線上 的人工智能教育數據庫會逐步拓展成收入來源,藉以為用戶提供一個智能學習生態環境。
他們期望公司將來可挑戰全球最大教育出版集團的地位:「蘋果公司推出了革命性和優秀的產品,令她值得在全球搶佔了不低 的市佔率。另一邊廂,現時很多東西已可度身訂造,唯獨教育出版行業多年來未見重大改變,我們認為全球最大教育出版集團 不配擁有六、七成的市場份額,莘莘學子們值得有更好的產品去輔助學習。」
Preface目標今年完成累計1,000萬美元(約7,800萬港元)的融資,上市計劃定於2020或2021年。
Tommie目光遠大,而小時候的他,同樣已較同齡小孩見多識廣。生於西貢布袋澳村的他,常跟隨從事捕魚的爸爸到南中國海 捉魚:「讀小學時『攞正牌』跟爸爸出海,可以連續兩周不用返學,好處是我可以用適合自己的速度讀書,自己做時間管理。 同時,漁船會到達多個地方,讓我從小接觸不同人、地理、歷史。例如地理書上的石頭,我細細個已經親身見過。」
其後,Tommie父母作了一個重大決定,為了不讓三兄弟「一世做漁民」,決定舉家搬往筲箕灣,回到香港市區生活,Tommie亦成功憑優異的足球成績,考入皇仁書院讀中學。
他憶述:「但我從小沒有學鋼琴、或補英文數學,初入學時發覺無論如何努力,成績都不及隔鄰同學。到中三,全級204人 我考第198名,差點升不到級。幸而後來讀中五時突然開竅,公開試考得好,才可原校直升。」誰會想到,及後他負笈美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修經濟及數學,更以全級第一名畢業。
他續指,畢業後因「貪錢」,見有投行聘請,遂決定試試,畢竟年薪8萬美元(約62.4萬港元),對大學畢業生來說是不 俗薪酬。但2008年入行,不幸遇上金融海嘯,儘管他沒有被炒,但工作環境已轉差,於是做了數月就決定離職。
幾經轉折,他重返校園,在倫敦大學經濟學院攻讀經濟學博士,及後因替人補習想到創業的可能性,於是決定停學回港、籌備 創業。
「創業就像娛樂圈,旁人看很美好,但實際是創新很難,沒有前人經驗參考,會經常撞板。大概在年半、2年前,公司經歷業 務停滯不前的低潮,當時我有想過放棄,賣盤又有錢收,不好嗎?但再想想,如果我們不堅持,我看不到10年後教育行業會 有甚麼大轉變。」他總結。
Tommie的創業想法源於在倫敦讀書期間替人補習。他憶述,當時為了搵生活費,替很多學生補習,來自香港、內地、台灣、 日本、南韓、印度、杜拜的學生都有。當遇上臨近考試的高峰期,一日更要補10至12小時,辛勞換來的是他一日可賺逾萬 港元:「特別是杜拜學生,平日付200英磅補一小時,到考試期更會付500英磅(約5,300港元)一小時!」
當時他的學生分布在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等城市,他會盡量集合同一城市的學生在同一日補習:「由朝早五點幾在倫敦上 火車,八點幾到目的地,由早上九點教到晚上九點,然後再乘火車回倫敦。這經驗亦令我思考為何沒有一個隨時、隨地皆可補 習和學習的解決方案?」
讚好
1 讚好
網站小編 讚好
Joe Sze 張貼文章
10月 11, 2017
32 閱讀
(2017/10/09 Capital)
長江後浪湧前浪,早年社會還談論「八十後」創業,瞬間本年起,不少「九十後」創業家逐漸抬起頭來。這群「九十後」,隨 著科技發展與進步,分別進軍創新科技的類別,也有仍舊在傳統經濟體中鑽出市場空間。今期《資本企業家 Capital Entrepreneur》介紹的兩位「九十後」創業者,分別擁抱新舊經濟,並非只靠天馬行空,憑著敢做敢試的大無畏精神,在創業 旅程上闖出新血路。
「九十後」不少走創科路線,甚少回歸舊經濟作為創業之路。年僅26歲的施耀宗(Alex Sze),年前決定由澳洲回流本港創立匯款公司,專攻企業匯款業務。憑著拼搏精神,成功爭取上市公司及集團連鎖店等客 戶支持,開業短短半年間已達億元營業額。
在香港成長的 Alex,中學畢業後便出國留學,期間的經歷令他萌生創業念頭。他大學畢業後曾先後經歷兩次創業,第一次於澳洲開韓國餐廳,捱 過不少難關,生意漸上軌道便套現離場;其後看到當地華商深受匯款問題的困擾,令其萌起創立匯款公司的念頭。「之前做食 肆時收到大量澳幣,很多朋友提出用港元跟我兌換,久而久之,我打趣說可開找換店,澳洲很多中小企業都面對匯款問題,香 港的外國企業市場需求更大。」
拚命Cold Call 殺出血路
年前,Alex經歷首次創業期間,引發他對金融匯款的興趣,便決定再度進修,報讀到劍橋大學金融碩士學位,畢業後雖曾接到巴克萊銀行 的聘書,但考慮到在港的母親及一圓自己的創業夢想,他決定回絕投資銀行的邀請,回港創立「鉅商國際」匯款。正所謂萬事 起頭難,踏入新的市場,難免會處處碰壁。Alex 試過開辦公司銀行戶口時等侯三個星期,仍然杳無音訊,又試過被人當面質疑他的年紀及資歷。當然,年輕正是他的最大的本 錢,初生之犢不畏虎,皆因匯款公司並無產品供客人參考,Alex惟有背水一戰,拚命做「Cold Call」。「記得第一個客戶是一間中小企,對方直言『你無往績,我點解要信你?點知係咪電話騙案。』到我親身上門拜 訪,他當面質疑:『你咁後生,更加不可信』;我只好回應說:『年齡無得控制,凡事都有第一次。』客戶最終被我打動,如 今變成熟客。」
鉅商國際是香港海關發牌 (金錢服務牌照)認可經營的匯款公司,並提供人民幣、港元、澳元、美金、英鎊及歐羅雙向兌換或交叉兌換服務,亦設有快 速海外匯款服務,主打企業客戶。「不論金額大小,鉅商都為客戶爭取最適時的優惠價格,所有預約的匯款都能享受即時轉帳 服務,而一般匯款亦有轉帳時間保證。而鉅商擁有自己專屬銀行帳號,相比同類型的匯款公司和兌換中心較具優勢。」
Alex特別指出,匯款公司對中小企業而言,匯款公司能提供較優惠匯率,加上不收手續費,較大集團或銀行更具競爭力。他說:「 只要匯款成本低少少,對(中小企)利潤已好有幫助。至於速度上更能配合客戶,大銀行一日要做幾多單匯款?當然唔會少; 我們一個人對30、40個戶口,可以即時做到交易。」
儘管公司現時只有數名職員,各有不同分工,在克服了銀行、法例及匯率上重重困難後,Alex 憑著熱誠拼勁先後獲多間本地上市公司及知名連鎖店青睞成為其客戶,開業短短半年間,營業額已達一億元。
立足本港 進軍國際
至於未來大計,Alex雄心壯志地說,公司除了在本港站穩市場外,也希望同步進軍國際市場。「有華人做生意地方就需要匯款服務,台灣、新加坡 是公司下一步發展的重點,隨著人民幣結算服務的增長迅速,相信匯款業務市場未來大有可為。」成功過後,Alex希望幫助其他創業同路人;兩次創業的業務性質雖不同,他很想世人知道,「九十後」做生意也可以很認真的。對於不少「九 十後」創業,他有所寄語:「不怕創業想法如何天馬行空,最重要是對生意有熱誠,敢試敢做,不要怕失敗,以我為例,首次 創業不一定成功,若能夠總結經驗,成功之路正距離不遠了。」
Joe Sze 張貼文章
7月 24, 2017
22 閱讀
(2017.7.24 經濟日報)
面對數碼化普及,保險科技(InsurTech)應運而生。來自捷克的80後Tomas Holub看準本港保險科技的發展潛力,去年底來港創立保險科技初創CoverGo,首3個月已獲本港天使投資者注資逾6位數美元。
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臨時數字顯示,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的毛保費總額按年增加14.0%,至2,075億港元 (約266億美元),相當於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18.5%,反映本港保險業市場蓬勃。
CoverGo有兩個版本,一為消費者免費版本,另一個為保險經紀的收費版本,均支援iOS及Android平台。免費版本方面:用家利用App內的OCR技術功能,將保單的概要頁數掃描,可查閱保單資料,如保費、金額、保單到期日等。透過電腦演算技術,系統就可分析 相關保單內容,讓用家了解自己買的保險有何保障,亦可知道自己需要的保險產品,另外亦可與保險顧問聯繫,授權管理保單 ,查詢保障範圍等。
助經紀管理保單 省文書工作
收費版方面,保險經紀可透過平台管理其客戶保單,處理索償、查詢等服務。Tomas表示,有保險經紀向他反映,平時花近一半時間處理填索償資料的工作,而平台可節省他們處理大量文書工作的時間, 以集中精力為客戶制定保險方案。目前有近50位保險經紀登記使用。
擬拓AI技術 Chatbot解疑難
他表示,正與本港的保險公司洽談,希望它們將App給員工使用。但他強調,CoverGo為獨立公司,不屬於任何保險公司,希望透過提供平台,簡化保險每項魔鬼細節。「未來或會加入人工智能技術,以Chatbot形式,為消費者解答保險疑難。」現時用家亦可在其網頁,免費查詢保險相關資訊,會有與其公司合作的保險經紀回答問題 。
Tomas透露,其手機App自今年推出後,錄得過千次下載,有近500位活躍用戶,亦獲得本港幾位來自銀行、具風險投資背景的天使投資者,合共注 資約6位數美元,「打算在9月展開下一輪集資,希望可籌得50萬至100萬美元。」他續指,應用程式仍處起步階段,仍 未全面向保險經紀收費,但計劃在8月底實施,「未來將會展開營銷宣傳策略,包括在網頁版加入有關健康、保險、休閒生活 的博客文章,亦會有個案方享。」
Joe Sze 張貼文章
6月 28, 2017
16 閱讀
(2017.6.28 英國《金融時報》 )
2010年,迪恩•霍伊爾(Dean Hoyle,見上圖)以4億英鎊價格賣掉了自己的賀卡公司。如今這家公司上市了,市值超過10億英鎊。他後悔嗎?「一點也不,」英國連鎖零 售店Card Factory的這位聯合創始人表示,「如果你有4億英鎊都不知道做什麼,那麼你又拿10億英鎊做什麼呢?」
50歲的霍伊爾能這樣樂觀是幸運的。很多企業家都覺得要離開他們的「寶貝公司」很難。作為公司轉讓協議的一部分,一些 企業家會被迫留下一段時間,因為買家希望確保在沒有創始人指引的情況下公司不會破產。還有一些創始人自己堅持要留下, 只是因為他們不想離開。
私人銀行Coutts在2012年所做的研究發現,只有四分之一的英國企業家會在出售公司後退休。其他人尋求做各種事情:74%擔 任另一家公司的顧問,65%投資於一家公司,有一半的人會去做慈善。超過一半的人會再創辦一家自己的公司。
霍伊爾與妻子珍尼特(Janet)在1997年創建了Card Factory,把公司出售給私人股本投資公司,讓他得以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其他愛好上:他有3個孩子,還有一家Huddersfield Town足球俱樂部。他是俱樂部的所有者,也是董事長。「Card Factory剛成立時貸款了1萬英鎊,我把它發展成了一家ebitda利潤為6000萬英鎊的公司。那12年里,我看到孩子的 機會很少。他們週末與祖父母度過。我需要獲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把公司出售給Charterhouse Capital Partners後,他仍擔任公司的非執行董事長。2014年公司上市後,他轉而擔任非執行董事。他如今不再持有Car d Factory任何股份,也不再擔任任何職位,不過他承認每次經過門店時都會有一種驕傲感。「它仍然是那種簡單的標識。我記得我 是坐在客廳里設計它的。」
有時,創始人和公司意識到,離開公司是錯的。硅谷已經有創始人回歸的傳統。1997年,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回到蘋果公司(Apple),讓它避免了破產的命運。2004年,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離開了他的同名電腦公司,但3年後回歸,2013年從公開市場回購了公司。
很多企業家不願離開公司,而是決定引進股權投資,自己則繼續執掌公司。這樣他們可以拿到一些收益、分散風險並獲得資金 用於擴張。但私人股本投資公司通常希望在5到7年內獲得回報,因此他們有找到新的投資者或接受整體收購的壓力。
然而,在公司出售後還不願放手可能是錯誤的。美國考夫曼基金會 (Kauffman Foundation)研究員蘇倫•杜蒂亞(Suren Dutia)表示:「能夠對個人能力加以分析、必要時能放棄領導崗位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將賦予他們的公司取得長期成功的最大機會 。」該基金會從事企業家精神方面的研究並提供相關咨詢。
霍伊爾沒有這種顧忌,他再度出山,擔任文具、圖書和禮品連鎖店The Works的董事長。隨著孩子們長大,他有時間做一份新的工作,他還希望證明零售業是有前途的。
「The Works這樣的機會可不是每天都有的。我可以在這裡做我以前做過的事情,這符合我的能力。我認為一個人要度過人生的不同 階段。我在銀行有存款,我有了度假別墅,也有了和家人共度的時光。我準備工作了。」
蔡清偉 張貼文章
6月 19, 2017
15 閱讀
(2017-06-19 東網)
(原文網址:http://hk.on.cc/hk/bkn/cnt/finance/20170619/bkn-20170619200632417-0619_00842_001.html)
創業可以去到幾盡?80後港人、MAD Gaze智能眼鏡公司創辦人鄭文輝(Jordan)放棄了月薪逾7萬元的教職,2013年起與拍檔累計投入逾2,000萬元資金創業,研發出AR(增強實境)智能眼鏡MAD Gaze,冀向世界證明香港也有自己的創新精神和技術。
這副AR智能眼鏡配合不同的應用程式,可進行即時直播、翻譯、導航、傳訊息聊天、玩遊戲等。Jordan透露,他們暫時有超過1.6萬副MAD Gaze訂單,金額涉及幾千萬元,而公司於2016年完成天使輪融資,估值約1.5億元人民幣(約1.75億港元),並預期於今年第3季公布新一輪融資。
Jordan憶述自小已喜歡科技,對新奇事物會不斷研究,如他讀小學時已學寫程式,嘗試把網站的漏洞找出來。到其後修讀I VE(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互聯網及多媒體工程高級文憑,更確認自己酷愛科技。他及後升讀中大,並在畢業習作創作了一個多點觸控板,成功在一年 內橫掃12個國際及香港獎項,建立起名聲。
「因初步有點成績,一畢業已想創業,但奈何當年投資者比較保守,要求產品可以做到iPhone般專業才投錢。草根出身的我,沒有資金沒有拍檔,惟有作罷,決定先打工儲創業基金。」
當年他回IVE同時教日校和夜校,月薪達7.2萬元:「教書很開心,但極其量每年只可教百幾名學生。但若開公司做一項 產品,可讓全世界的人使用,滿足感會更大,所以我仍要出來創業!」
結果Jordan在2012年和2013年先後創辦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公司和MAD Gaze智能眼鏡公司,前者第一年已錄過百萬元利潤:「初時母親對我創業非常擔心,怕我冇糧出冇飯開,幸而我在創業一 年後,把公司過百萬元利潤的『成績表』給她看,她如釋重負。」
然而,創業路途依然崎嶇,做AR智能眼鏡更甚。Jordan憶述:「很多人把我們的產品與Google Glass比較,但其實我們早在2013年已預見AR智能眼鏡在企業和消費者市場的發展潛力。早前有傳蘋果公司和facebook將會在2018年推出AR智能眼鏡,這證明我們一直堅持的方向是正確的。」
但在過往大部分投資者抱觀望態度下,智能眼鏡公司首3年難以取得融資,加上AR智能眼鏡需大量資源研發,又未能即時賣 產品賺取收入,令不斷的資金投入成為極大挑戰。Jordan指:「差不多All In咁滯!我把第一間公司賣了,與拍檔總計投入超過2,000萬元在MAD Gaze上。我知道這樣風險好大,但我們的決心同樣很大!」
經過數年奮鬥,現時讓他欣喜的是看到多了消費者購買AR智能眼鏡,和多了合作伙伴願意做代理分銷。
Jordan表示,購買MAD Gaze(X5型號售4,999元、ARES賣3,699元)的消費者包括無人機玩家、新科技產品愛好者、以及來自教育、物流等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他們透過產品玩無人機、看影 片、導航、又或輔助教書等工作上的用途。」
他續指,AR智能眼鏡較智能電話優勝的地方,是用家可騰出雙手做事,但現時還未能取代智能電話:「用家透過AR智能眼 鏡觀看的畫面遠較手機屏幕大,隨着智能眼鏡變得更輕巧、技術更先進,屆時就是AR智能眼鏡取代智能電話之時,而這可能 會在3至5年後發生。」
..................................
「咪以為idea好值錢」
「如果你的idea(創業想法)不是全球只得你獨有,是一蚊都唔值的!」MAD Gaze Jordan認為,很多人認為要創業成功,idea很重要,但在他眼中這並不值錢:「很多科技企業成功,不是idea與眾 不同,而是執行力好、團隊優勝、營運做得出色。因在同一行業,不同初創公司都會遇到相似的困難,勝負關鍵在於你的執行 力有多強。」
他續指,創業時應準備好可應付18個月公司營運的資金,而這筆錢應包括研發、營運、宣傳等等。倘若資金不夠,一開始就 要設法找投資者:「以我為例,把資金全部投入公司,但首3年研發零收入,期間遇到很多問題,只要其中一個解決不到,公 司就會倒閉。」
此外,有時人生突然遇上幾個重大抉擇,創業、買樓、結婚,做得一項未必同時做到另一項。他表示:「其實創業能否成功花 1至2年就看到。如果是明年結婚,就不宜急於今年創業,又或考慮遲2年才結婚。買樓亦然,我認為不應為買樓而困住自己 ,放棄夢想。」
Jordan補充,雖然創業的失敗率極高,但創業失敗不是真的失敗,因你在過程中可學到管理、財務、市場推廣等不同範疇的 知識,在職場亦可勝任相關職位而取得不俗薪酬。
Joe Sze 張貼文章
6月 16, 2017
17 閱讀
【未來發達行業】未來十年 十大最易搵錢行業
根據全球資訊公司Capgemini公佈嘅全球財富報告,佢哋預期以下10個行業會最易啲發達:
1. 金融服務業
2. 高新技術行業
3. 醫療衛生行業
4. 製造業
5. 房地產和建築行業
6. 通訊行業
7. 教育行業
8. 農業和礦業
9. 航空航天運輸行業
10. 可再生能源行業
資料來源:http://bit.ly/2rynLRB
網站小編 張貼文章
5月 21, 2017
30 閱讀
(2017-5-21 東網)
(原文網址,有片:http://hk.on.cc/hk/bkn/cnt/finance/20170521/bkn-20170521144558586-0521_00842_001.html)
怎樣才算豐盛人生?有人追求簡單生活,認為平淡是福;有人追求無悔,享受高低起伏。每次站在人生交叉點,所作決定都會 影響你邁向哪一個終點。今期FOR ME族理財主角高毅婷(Jennifer)大學畢業後成為大型銀行實習生,但3年後卻毅然辭去這份大學生爭崩頭的工作,選擇去追夢做插花師,但最近又決定重投銀 行懷抱。高薪與夢想,究竟如何抉擇?
Jennifer坦言,要趁年輕追夢,由畢業至計劃成家立室,未有太多顧慮,不用過份規劃前途及擔心生計,故可盡博一鋪。惟當你開 始計劃組織家庭,腦海就會浮現一張清單,羅列無窮無盡的支出項目,要你逐一找數,故屆時就要務實地考慮收入方面的問題 。
(圖片來自網絡)
Jennifer是個愛花之人,修讀專業插花課程後,更發現插花是她的快樂泉源。她回想,自己當銀行實習生逾3年後,開始厭倦前線 工作,萌生辭職念頭。哥哥當時提醒她追夢趁早,不要埋沒自己天份,並提議將興趣變成一門生意。她最終把心一橫,全心搞 網上花店。
完成一紮花只靠雙手就得,Jennifer胸有成竹,認為One Man Band開網上花店不難取得成功。惟創業起步豈會如此簡單?首先是她只有一雙手,每天僅能完成幾十紮花,收入有限。再 者,起初未熟手,每次接到訂單,都會做多個樣板,挑選最美的花束才賣給客人。這樣一來,質素當然有保證,但同時卻令成 本增加,易致虧蝕。
Jennifer苦苦堅持一年多,總算有少許成果,成功建立網店品牌形象。她的花店名為Floritale,意思是讓送花人用花說出小故事,向收花人表達心意。花店專賣粉色系列鮮花,包括滿天星、玫瑰花等求婚花 束,另有即將推出的全新產品丘比特盒子,以正方形透明花盒盛載玫瑰花。
事實上,她收入並未達標,經營花店月賺少過1萬元,較月入逾4萬元的銀行工少一大截。她反問自己,以現時收入,將來要 成家立室怎辦?
因此,她在現實與夢想中取個平衡,決定重投職場,做銀行打工仔。她指,工餘時會續搞網店,但不會再全情投入,料會減慢 拓展網店步伐。
打銀行工壓力大,搞網上花店工時長。自己生意,難免事事親力親為,插花、送貨等全都一手包辦,不只是做好份工那麼簡單 ,因每紮花都是獨一無二,要花心思完成,按送花人心意度身設計。
家中就是Jennifer的製作工場,記者走到她家,正值母親節前夕,客廳放滿粉色系列鮮花,有滿天星、玫瑰等。她示範插花時,眼神專注, 面帶笑容,可見她有多享受。她時刻為花店度橋,思考花束新款式,「只要有個夠Gimmick嘅產品一炮而紅,人哋就會 記得你個品牌,咁間公司就可走上直路!」
她一直嚮往自由生活,隨意打扮。如今她稱,將要再適應銀行工,穿上嚴肅死板的服裝上班。
------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總監林偉雄稱,追夢無時限,但年輕人因未有小朋友及供樓壓力,財政負擔較少,追夢機會成本 較低。然而行行出狀元,靠自己專長,開公司做老闆,隨時殺出條新血路。
不過,若四、五十歲才轉行去追夢,要放棄多年來累積的工作經驗,心中定會更驚慌。另外,年紀愈大,能承受投資虧蝕的風 險愈低,一旦失敗,要走回頭路,就更吃力。
林偉雄讚Jennifer有衝勁,欣賞她放棄高薪厚職去創業的勇氣,一完創業夢;同時在生涯決擇上表現成熟,會理性衡量現時收入,與將來成 家立室及維持理想生活質素所需開支,兩者之間出現的落差。
林偉雄續指,運用網上平台宣傳及建立公司品牌形象,屬大勢所趨,Jennifer小試牛刀,開設網店,而非實體店,投資成本減少,屬聰明之舉。
自己做老闆,完全不同打份工每月有穩定收入,林偉雄稱,創業人士必定感壓力大,一般來說,創業想要見曙光,需經歷刻苦 階段,才可做出成績。
眼見不少年輕人去創業,作為爸爸的林偉雄有感而發。他指,一般家長渴望子女有好前途,會想事事為他們鋪排好,如建議從 事最理想職業等。惟他指,向子女發出強硬指令,迫他們照單全收的溝通方式再不合時宜。
當子女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時,他建議,家長可給予意見,但盡量不要讓子女感到壓力,增添他們煩惱。家長不應再當子女是溫 室小花,子女在仕途上經歷起跌其實可磨鍊心志。若家長對子女事事呵護備至,反會窒礙他們成長。他舉例,有年輕人向上司 遞辭職信時,竟說是遵從父親意見,解釋太不合理。